|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明星頻出卻無人領軍 民主黨為何沒有"自己的特朗普"?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民主社會主義者、紐約市長馬姆達尼在與特朗普隔空叫板多次後,於當地時間21日首次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不同於網絡上二人的相互攻擊,會面現場的氛圍竟十分友好,特朗普甚至還在記者提問馬姆達尼是否認為特朗普總統一個“法西斯主義者”時幫他解圍。讓人儼然忘記就在本月初,這兩人還被當作是美國政治光譜的兩端來進行比對。


“馬姆達尼旋風”是地方政治的偶然,還是全國左翼再度集結的信號?“馬姆達尼們”能否成為民主黨在特朗普陰影之下的破局力量,而下一個真正能扛起藍營大旗的人,又會從哪裡出現?這不僅是一個關於紐約的故事,更是一次關於美國未來政治版圖走向的關鍵提問。《鳳凰大參考》解讀。




核心提要

1. “馬姆達尼旋風”背後,是身份政治、民生焦慮與進步派情緒的疊加。作為紐約市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南亞裔、民主社會主義者市長,馬姆達尼以極具煽動性的民粹語言與激進政策承諾贏得草根與年輕選民支持。然而其勝利兼具地方性與偶發性,尚不足以被視為美國左翼興起或全國“藍色浪潮”的前兆。

2. 地方選舉的結構性規律與紐約特殊性決定了“馬姆達尼旋風”難以外溢為全國趨勢。非大選年中反對黨占優是美國地方政治的常態,紐約本身也是進步派高度集中的“鐵藍”城市。對手弱勢、民眾對高生活成本不滿,以及對特朗普回歸的反彈,共同放大了馬姆達尼的當選,而非其政治路線具備全國可復制性。

3. 民主黨內部結構松散、派系林立,“馬姆達尼們”難成統一旗幟。與意識形態驅動、領導集中化的共和黨不同,民主黨是利益多元的“散裝聯盟”。盡管布蒂吉格、惠特默等新星不斷冒頭,卻普遍面臨“潛質高於統御力”的困境,難以形成像特朗普那樣的黨內權力中心。


4. 美國政治光譜整體偏右,左翼難有大規模突破,“藍色特朗普”的土壤並不存在。進步派崛起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深藍州,難以撼動全國格局;而溫和派在搖擺州繼續展現更強選舉力。對民主黨而言,真正的關鍵不是尋找象征性人物,而是在分裂的派別間重建治理能力與政策可信度,這將決定其在未來全國大選中的成敗。

作者丨國際政治專欄作家 胡毓堃

編輯丨高明琨 屈功澤




“例外個案”與“歷史常態”:地方選舉被過度放大?

紐約市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首位南亞裔、生於非洲的市長,首位民主社會主義者市長,1892年以來最年輕的紐約市長……

“馬姆達尼旋風”的沖擊之大,以致於其本人都不吝張揚:“我很年輕,盡管我在盡全力變老。我是穆斯林。我是民主社會主義者。最確鑿的是,我拒絕為其中任何一點而道歉。”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